涵本企業有限公司
圓潤不福氣 肌少恐引病

中廣身材的大腹翁小腹婆注意了!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堪稱健康殺手,不僅易罹患腦血管、心臟、與腎臟等疾病,最新研究還發現,代謝症候群與骨質疏鬆症以及肌少症的「骨肌減少症候群」息息相關,不僅降低生活品質,跌倒與骨折風險更高,甚至增加死亡率。

不少民眾年輕時腹圍超標,看起來身材魁武,隨著年齡漸長手腳肌肉逐漸萎縮,但肚子依舊圓滾滾,像是「青蛙」身材。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駿豐指出,腹圍超標是代謝症候群的指標,未來罹患心腦血管及腎臟疾病的危險性較常人高,且死亡率為非代謝症候群患者的5倍。
黃駿豐說,代謝症候群患者體重增加,卻沒有伴隨著骨骼與肌肉質量的增加,即會發生「骨肌減少型肥胖」;而脂肪細胞會刺激某些細胞激素減少代謝,還會分泌發炎因子,刺激骨骼肌分解,加速肌少症病程。有研究統計顯示,年輕時患有代謝症候群,老年罹患骨肌減少症候群的風險比常人增加2至3倍。
此外近期研究更顯示,骨質疏鬆與肌少症具有共同致病機制,如肌肉分泌的蛋白質荷爾蒙可控調成骨細胞分化,而雌激素減少也會導致骨骼與肌肉質量下降;肌肉減少合併骨質降低或疏鬆,會提高跌倒或骨折風險。

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說,中廣身材的肥胖者意味著體內脂肪多、肌肉少,肌少症患者常併有骨質疏鬆症,平衡感較差,國外研究顯示肌少症長者臥床住院時間比一般長輩長,復原狀況也較差,傷口不易癒合,也增加院內感染風險。
要避免骨肌減少症候群,可別等到老年才開始預防。黃駿豐建議,40歲後發現罹患代謝症候群,就要格外重視運動與營養,並注意自己是否活動力不如大前,可能代表骨質或肌肉質量下降,得提高警覺。

黃國晉建議,各年齡層都應每周運動5次,每次30分鐘,銀髮長輩更要注意肌力與平衡訓練,打太極拳、金雞獨立都是不錯選擇,肌力訓練最好在專業指導下進行;營養方面,建議每餐都要吃足30公克的蛋白質,雞肉、魚肉或豆類都是優質蛋白質來源。
黃國晉也提醒,若是家中長輩從坐姿站起來的速度過慢、走路步伐小或需要輔助、6公尺距離得花超過6
秒才走完,就要小心是肌少症,建議就醫檢查評估。

 
【出處:UDN元氣網
作者/
聯合報 記者江慧珺/專題報導
訪客人數: 289,955 人次